欢迎来到中国公益创业网注册|登录

公益创业(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现状、趋势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9-10-12 17:33:38 来源: 中国公益创业网

“公益创业”,又称做“社会创业、社会创新”,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围绕解决社会问题,无论非营利性组织或营利性机构开展的商业创新行为。在过去的几十年,全球的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科技取得惊人进步,但随之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看病贵、上学难、养老难、食品安全、弱势群体保护、智障人士就创业等,这些社会问题政府部门无法全部解决、非盈利部门又无能力解决、市场部门又无法进入,用新的力量与创新的模式解决诸多社会难题问题已成必然,让投资者和市场看到我国公益创业与社会企业的力量和能力,让社会企业以及其代表的社会创新精神成为推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它包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7项目标。

目前全球公认的最有效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又能保持经济良性持续增长的只有一种创新方式,即,公益创业。它用创新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把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有机融合,建立社会企业、产生社会经济,改善社会环境,重塑社会结构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尤其对于当今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公益创业做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模式,它覆盖政府部门创业、市场部门创业、非营利部门创业,在兼顾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展开各种跨界融合商业行为,也是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有效利器。对比传统商业模式,是一种全新维度的商业模式,被业界人士称为是一种有高度的创业、有深度的创业、有广度的创业、有温度的创业。

 

一、有高度;它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始终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如:精准扶贫、科技强国、社会治理创新、政府活力释放、军民融合等。

二、有深度;它用柔性的方式平衡和调节社会三大部门资源达到重新分配,促进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如,环境保护、社区治理、产业升级、扩大就业创业等。

三、有广度;它始终充分弥补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保障,如:教育、医疗、交通出行、养老、公共供给、食品安全、假释人员融入社会等。

四、有温度;它始终充分补充弱势群体帮扶,如;残障人士就业创业、智慧出行、公益助学、大病救助、留守儿童关爱等。

国际著名投资人罗杰斯在博鳌论坛上说,中国未来在上述领域(公益创业)至少有200万亿的市场规模,是一片真正的蓝海。我国著名公益创业研究专家,湖南大学汪忠教授说,假如公益创业是一口百米深的井,现在我国挖掘的连两米都不到。

公益创业做为世界最有效“矫正社会三重失灵”的社会创新方式,它的核心执行机构“社会企业”至今已在全球16国家和地区立法,还有4个国家在议会讨论中,如:英、美、欧盟、韩国等,台湾和香港已运作很多年。而在我国刚刚开始,目前已经得到了中央部委和一些省市政府的重视发展。2018年四川成都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委、深圳市、宁波市、广东顺德区、深圳福田区等地已经开展政府主导的“社会企业”认证管理。

国家部委层面,教育部2016年始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公益创业(2018年后改名为“红色筑梦之旅”)、共青团中央“创青春”公益创业大赛等,已经覆盖全国全部高校。

中国的公益创业科研教育及实践起源于教育部985直属重点综合研究型大学--湖南大学,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湖南大学自2004年始,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教授、副教授、硕博士近40名人员为主的科研梯队。其科研和实践成果得到了全国、甚至全球社会创新学术界的认可,学术水平目前在国内属先行者、领跑者,在世界领域排列前茅。引领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数百家高校及机构开展“公益创业”的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受益人士成千上万。核心骨干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胡锦涛、温家宝的接见和视察。教育部呈报中央政治局内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国家媒体均有报道。

 


分享: